5月8日下午,体育史研究所本学期第四次“学术沙龙”在社科基地如期举行。体育史研究所全体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本次沙龙由邱凌云老师组织并主持。与往期不同的是,此次沙龙以“观影,述情”为主要形式。孙淑慧老师以“武学千年——烟消云散的事情,我们见得还少吗?”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她自己对电影《一代宗师》相关内容的一些理解和及由电影而引发的对武术文化的反思。沙龙在静谧的观影气氛中开始。
影片的时间跨度,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整部影片浑身上下似乎都透露出一股古董泛出的光泽,随手的一个暂停,画面唯美的都可以用来做电脑的屏保。而且,只需稍加留心,影片中总有台词触动观者的心灵。
由于时间所限,孙老师的讲述穿插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她认为,电影突破以往对武侠电影习惯的表述方式——“必得打洋人”的传统。如从霍元甲、陈真、黄飞鸿以及前几版叶问,从俄罗斯大力士打到日本人···此片则更多从侧面反思了武术文化。
她认为,电影展示的是一种时代发展对中华武术的冲击。如,抗战时期,叶问抱着被饿死的女儿尸体时的感慨。所谓“生活是最高的高山”,背后则是国破家亡时,宗师的无奈;孙淑慧老师还认为,“武术”是农业时代下的产物,其本身包涵着一些拳种、技艺必然消亡的因素,如影片中“宫家六十四手”因宫二对所奉“道”的坚守而终于未能传承,而这些正是中华武术的一些“规矩”。孙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特别谈到了武术中的“女性”问题,如“传男不传女”,还有宫二所承继的也只是宫家“阴柔”的技艺等等。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热烈的讨论或因一句对白、或由一幅画面而被频繁掀起。比如“一代宗师”究竟何指?再比如“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倒底是怎样的意蘊;有的老师和同学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很多感触等等。在座师生也颇认同孙淑慧老师所说的,武打电影必打洋人的局限。《一代宗师》可谓武戏文拍,重意不重形,但其引发共鸣及思考却有增无减。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电影也总要有个结局。“何谓武林?”、“为何有些东西总要消逝?”、“中华武术文化该如何传承”···影片结束,思考还在继续。
《一代宗师》似乎已经不再是向我们诉说一个故事,反而是给我们了一段情怀。故事常变,情怀永生。大家的讨论已完全超出所谓的影视故事,而向更广阔的视野展开,从时代、从文化、从德行。
此次沙龙形式新颖,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正如本次沙龙舵主孙淑慧老师所言,沙龙形式不必拘与一格,在电影里感悟人生,同样可促进学术思考。
(2013级研究生 孙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