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中外体育史及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科研教学专门机构。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1962年创立的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室。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史研究所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学术研究收获颇丰,研究水平国内领先,涌现出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体育史研究专家学者。1979年,体育史研究所招收了我国首批体育史硕士研究生,1985年体育史研究所成为全国首家体育史硕士学位授予点,1992开始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招收体育史博士研究生。半个世纪以来,体育史研究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传统和独立创新的学风,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体育史研究具有较大影响力体育史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史研究所就已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为所内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切磋学术、交流思想提供了重要平台,为活跃学术氛围,提升学术水平,繁荣体育史学研究起到了巨大作用。据本所现任所长郝勤教授、原副所长聂啸虎教授(体育史研究所1981级研究生)回忆,体育史研究所“学术沙龙”自开始以来就深受所内师生欢迎,武侯祠的三毛钱门票,一杯素茶,三五好友,无师生之别,亦无领导平民之分,有的只是学术观点的争论,思想的交锋,争论之激烈,观点之锐利!还有让人几近喷饭的“花家寨”故事之一、之二、之三……“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无论师者还是学者都从中受益良多,学术沙龙俨然成为了那个时代所里学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30年弹指一挥间,体育史学研究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体育史学科新发展,2009年5月15日,体育史研究所重开“学术沙龙”,扬体育史研究所优良学术研究传统,以“独立、开放、创新”之精神,积极开展学术讨论与争鸣,加强思想交锋与碰撞。目前,体育史研究所已形成了每两周举办一次学术沙龙的规定,教师和研究生轮流“坐庄”,倡导“学术自由、无所拘束、百花齐放、不拘一格”,2009年共举办了11次,分别围绕“清末民初中国体育教育现代化进程、北京奥运会后‘举国体制’的发展与走向、中国特色‘全运会’之面面观、不一样的奥运——境外媒体眼中的北京奥运会、近代体育道德规范的形成、如何进行科研选题、以学术批判的视角评点‘新中国体60年’理论研讨会、奥林匹克文化研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一)(二)、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学研究、竞技体育发生发展的动因——兼谈体育场馆修建”等主题进行了讨论,活跃了本所目前的学术氛围。
己丑岁末,为文以记之。
(体育史研究所研究生:李杨)
附件